昨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30万㎡,采购商超40万人……
或许,很多人对中国的影响还停留在“世界工厂”上,但转眼间,我们不出国门就能“买遍全球”。
小巴也跑去感受了现场的热闹,许多中国采购商的行程密密麻麻,奔波于会场见外国客商。也有些经商者没能报上名进入会场,在外面溜达,希望能有跟外国厂家沟通合作的机会。
在昨天的开幕式上,习主席的发言更是成为了最大的看点。
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放宽教育、医疗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那么,作为今年四大主场外交的“压轴戏”,首届进博会对中国而言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将对中国企业产生什么影响?参与此次进博会的中国企业,又有什么心声?我们来看看大头们怎么说。
王世渝
企投会首席学术委员、富国富民资本董事长
中国从“出口商品”到“进口商品”
将推动境外资本对中国的投资
以往,当经济不发达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通过大规模出口,提高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赚取外汇,形成了中国的强大制造能力,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外汇积累。
但也有一个弊端:进口少,关税又不低,导致中国产品没有竞争力、缺乏企业竞争力,也使得很多人跑到国外消费,导致消费外溢严重。
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增加,中国消费和采购能力增强,通过降低关税来扩大进口采购,相当于给全球企业的产品开放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在这时创办进口博览会,具有战略性意义,不能简单地从贸易角度去理解。
我们要看到的是,中国通过扩大进口,将会有大量海外企业在中国找到市场。最关键的是,他们会从“向中国出口商品”转向“到中国生产制造商品”,最终推动外商、境外资本对中国的投资。
从产品的竞争,到企业的竞争,最后到资本的竞争,最终倒逼中国改革,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使中国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中。实质上,这是一个从产品贸易全球化到资本全球化的过程。
从我参与全球化历程十年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在先进产品、技术、经营理念上,确实跟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异。如何缩小差距促进融合?我认为中国企业必须国际化、全球化。这也是进博会的意义所在,能促进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和竞争力。
此外,昨天开幕式上习主席特别强调很关键的一点:教育、医疗等领域将放宽外资股比限制。这一点非常了不得。加大开放以后,必然会推动中国教育和医疗的体制改革,在促进两个领域更加市场化的同时,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
所有国家都面临出口瓶颈
进博会彰显中国的担当和大手笔
本次进博会,市场的重点放到了消费层级上,认为进博会能把国外高档产品引进中国,使得消费者有更多选择。这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在于进博会对国内产能升级换代和技术创新研发的促进作用。
中国在产业生产力和技术创新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国际标准化和技术先进性上有很多不足。所以中央提出减速、提高品质,在这时召开进博会能开阔我们的视角,增加企业合作的平台。
所以,消费层面的扩大和生产力的创新提升,这两者哪个是主哪个是次要梳理清楚,只有当我们拥有了产能的竞争力和技术的创新力,消费才可持续。
尤其是面对汇率处于相对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从今年3月的6.3到现在的6.9,进口的成本比较大。如果进口消费品过多,会拉升中国的通胀率,对我们未来政策的压力比较大。
所以,进口博览会,进口什么很重要,重在融通世界的合作。特别是在所有国家都面临出口瓶颈时,我们用进博会主动担当起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稳定的责任,更加彰显中国的大手笔。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
进博会向世界展现更开放、包容的中国
昨天的开幕式主要透漏了三点信息:
①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②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③ 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总体稳定,稳中有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定的势头没有改变。
而此次进博会对中国的意义,可以从消费端和企业端来分析:
消费端对于进口的需求主要在于商品层面。据商务部发布的《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需求旺盛,买进口商品花费占消费总额三成以上的消费者超过20%。
从侧面体现我国制造业在这些领域的欠缺,此次会议证明我国鼓励国内企业发展,并不是同美国一样依靠增加行业壁垒来保护国内相关行业,而是通过进口倒逼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竞争才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关键,过度保护只会培育温室中的花朵。
企业端的进口需求则主要体现在技术和设备层面。我国制造业在世界来看发展状况保持领先,但高端制造业的影响力欠缺,迫切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入国内企业,提升整体社会生产率,带动产业革命,推动技术革新。
今年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所谓的逆全球化浪潮,对当前世界建立的贸易体系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全球化是不可逆的必然趋势,中国正是顺应这一历史规律的先驱者,相信进博会也能向世界展现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
进博会是我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有助于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展现实力
很荣幸,伊利携大洋洲乳业可以成为进博会的重点企业代表参展,身处其中更能明白进博会对中国的意义。
我国主导的首届进博会,与“一带一路”政策内核一脉相承,充分表明了中国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坚定信心,显示了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心,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一大创举。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可以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汇集全球最优质的资源为我所用,是促进提升企业实力、完善全球化布局的一大利好。伊利大洋洲乳业就是中国企业利用全球优质资源,在不断壮大自身中,向世界舞台递交中国名片的一个有力印证。
而伊利之所以能参展进博会,得益于对世界级品质的追求,将很多人认为是“高配”的标准当作“标配”要求自己,从比肩世界的质量标准、创新、智能化、可持续发展、产业共赢等多领域打造世界级的品质。近日颁发的中国质量领域最高政府性荣誉“中国质量奖”,伊利集团代表中国食品行业首次获得该奖项制造业组织类提名奖,也是国家对伊利世界级品质的认可。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中国企业若能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便能更好地发挥企业能动性,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不断提升。未来,伊利将持续推进企业全球化,在融合过程当中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标准,在世界舞台彰显中国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