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建陶产业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陶瓷行业亟需顺应发展潮流,“煤改气”、“消白烟”,拥抱绿色智能制造,推动陶瓷工业制造实现从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到服务的全价值链优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建陶产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发展转变。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年,佛山陶卫企业家们在各种场合分享的一些哲言哲思值得我们提炼与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刊整理精选了行业大咖们的点滴语录,探讨陶卫行业的现状与明天,继往开来,洞察先机,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叶德林:民营经济强,则佛山强
摘自:佛山市工商联主席、新明珠董事长叶德林佛山市民营企业家大会讲话
近年来民营经济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有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在困难时期,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找到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推动民营经济在新形势下实现更大发展。民营经济强,则佛山强;佛山强,助推广东强。
黄建平:从“制造大国”到“品牌强国”,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摘自:全国人大代表、马可波罗瓷砖董事长黄建平凤凰卫视节目讲话
形成一个更开放的格局,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中国要想实现“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的转变,必须要将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真正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严厉打击傍名牌、抢注商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中国品牌形象。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要加强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
何新明:企业家精神的三方面含义
摘自:佛山民营企业家大会,东鹏控股董事长何新明接受媒体采访
国家与政府为佛山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在政府长期以来的关注与支持下,佛山不但成就了众多的瓷砖卫浴品牌,吸引了无数的中外客户,推动了陶瓷行业的转型升级,更擦亮了佛山的陶瓷名片,是中国陶瓷连接世界、走向世界的窗口。这让每一位佛山陶瓷企业家深以为傲。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具有三方面含义:第一,经得起诱惑,不投机。第二,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第三是有担当,对客户、对员工负责。
张旗康:“隐形冠军”冠军成功的要素至少有6个方面
摘自:“品质革命·创新力量——2018佛山企业大会”讲话
大家知道,德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之一,是因为它拥有着超过1500家世界级的“隐形冠军”来支撑德国的工业,占到全国半壁江山。那么德国“隐形冠军”有一个特点,他们是立足“缝隙市场”,然后潜心深研,以小搏大,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隐形冠军”冠军成功的要素至少有6个方面,其中产业集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坚守主业,注重内生式的创新,激发全员参与创新,容许犯错,把客户的投诉作为改进的动力,聚焦再聚焦。
梁桐灿:中国陶瓷博物馆,助推佛山陶瓷发展
摘自:中国陶瓷博物馆汉陶专题馆开馆仪式讲话
开启建设一个综合性的中国陶瓷博物馆是我的心愿,因为佛山陶瓷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全中国、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石湾不仅是佛山陶瓷的发源地,而且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产业兴旺,所以中国陶瓷博物馆选址就在这里。中国陶瓷博物馆按照新的理念进行重新的规划和建设,不仅是要建成一个国内综合性的博物馆,还要建成一个接地气的、互动性强的、能为佛山陶瓷发展带来好兆头的展馆。
蔡宪昌:呼吁原创设计
摘自:本刊“致敬改革开放40年·陶业名人系列专访”
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产品同质化也严重,行业未来应该怎样健康发展?行业领导、企业经营管理者等都要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努力,媒体也要呼吁大家要尊重原创,独立开创有自己特色的东西。知道产品的生命力在哪里,才能生产出有吸引力的产品。我对行业未来具备信心,这个信心源于公司的产品、服务,以及创新。在未来,谁的开发设计能力强,谁的产品竞争力强,谁就走在世界前头。
谢岳荣:品类拓展是“馅饼”还是“陷阱”?
摘自:中国卫浴盛典,乐华家居董事总经理谢岳荣讲话
所有品类都做的话,其实是不经济的。有些人认为做单一品类效益非常好,也有些人认为做多个品类,规模容易做大。这就取决于自己是想做规模还是想做效益,规模和效益能否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品类可能要摸索和培养若干年,每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都是要交一定学费的。所以,进入一个新品类,还是要谨慎,不要把问题看得太简单,各有各的门道。
鲍杰军:合作、创新、致远
摘自:欧神诺20周年庆典,欧神诺董事长鲍杰军演讲
欧神诺的股东、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虽然均来自五湖四海,但都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合作前提,始终将企业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如果说“合作”为欧神诺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那么“创新”就是欧神诺蓬勃发展的源源动力。“致远”简单说来就是立足于长远,一切围绕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战略,并不断进行调整、提前布局,努力实现“百年欧神诺”的梦想。
何乾:消费者需要有品质的整体解决方案
摘自:本刊“致敬改革开放40年·陶业名人系列专访”
今天我们谈“寒冬”,与2008年那时谈“寒冬”是有点不一样的,那时市场变化没有那么快,只不过是需求减少带来的“寒冬”,而现在的寒冬,变化的要素太多。未来消费者的需求并不是只着眼于单一的瓷砖产品,整装肯定是方向,但整装不能过分追求“工业化”,要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现在一些企业是按照成本导向、规模导向、价格导向去做精装房、整装房,并没有针对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而消费者需要的是一个有品质的整体解决方案。
汉贝托:用空间诠释产品理念
摘自:ICC瓷砖第五届2019国际瓷砖趋势发布会演讲
中国市场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掌握趋势不是复制,而是让趋势融入中国的主流。如何通过产品为中国消费群体传递现代、摩登和未来风格?作为一个来自于国外的国际性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会考虑中国市场特定的喜好、消费者特点,ICC瓷砖不仅仅是单从产品传达理念,更是通过空间来诠释。不只是销售瓷砖产品,更加多是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杨学先: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建陶行业繁荣的现状
摘自:本刊“致敬改革开放40年·陶业名人系列专访”
从无到有,从人工到自动化,从一切依靠引进,到现在完全国产化,从模仿到自主创新,从学习到超越,中国的陶机装备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决定了陶瓷行业今天的成就与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体制机制的释放,建陶行业已经逐步成为所有建材行业中民营化、市场化最高的一个行业。同时,改革开放还带来了先进的装备、技术和制度,我们才能够学习并发展到今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建陶行业繁荣的现状。
彭基昌:改革开放给了建陶行业很强的生命力
摘自:本刊“致敬改革开放40年·陶业名人系列专访”
改革开放四十年,对陶瓷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现代建陶,特别是整个供应链的打造,从无到有,由有到出口到全球各地,这是中国陶瓷人的骄傲!在印度、东南亚、非洲等陶瓷市场,你都可以看到中国的陶机装备与色釉料产品、工艺。将来,有陶瓷的地方几乎都是中国企业为主要的供应商。改革开放给了建陶行业很强的生命力,将来继续推动着中国现代建陶的发展,乃至引领着全球陶瓷行业的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