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工信部电子五所、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智能卫浴分会、厨卫资讯、陶卫网主办的“智能马桶可靠性成果推介会暨第三届中国智能卫浴论坛”在佛山举办,论坛以“剖析核心技术,推广智能成果”作为主题,探讨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在对话环节,原海尔卫玺执行总经理、志嘉智能电器总经理平志雄担任主持人,碧桂园智能盖板事业部总经理杨永青,喜尔康董事长吴锡山,洗之朗董事长马悦,尚康科技总经理缪士建就当前行业热点话题展开探讨。
碧桂园杨永青:提倡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寻找差异化
最早期的智能盖板我也参与过,现在碧桂园也有这方面的想法。目前中国智能盖板还处于市场初步阶段,市场还很大,希望智能马桶盖产品能像普通家电产品一样进入家家户户。中国的智能马桶市场跟日本还不太一样,中国人当作新兴产品来看待,对其造型有要求,导致目前一体机的需求量远大于分体机。中国的换盖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能马桶陶瓷体的寿命和家电使用寿命存在明显差异。对于现在的智能马桶一体机模式,企业应该要为消费者保留一条后路,这就要求卫生陶瓷企业和智能马桶盖厂家要考虑一个通用性问题。行业协会要带头指定国家标准,以解决马桶陶瓷体和智能盖板组合接口、模块标准不统一问题。如果消费者对智能一体机不满意要换掉陶瓷体,这将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保问题。智能马桶行业需要通过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才能把行业真正做大做强。封闭自己,合作机会就会失去,在行业高速发展初级阶段,需要开放心态和合作精神。
对于智能马桶盖寿命问题,电子产品到一定时间,会出现故障率问题,但任何的故障不能威胁到人身安全,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整个行业都会受累。
在家电行业,产品的品种远少于建材行业,现在的卫浴行业涉及智能盖板、水龙头、卫生陶瓷等等,即便是一个企业都有无数种产品,这会造成非常大的投入。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如果从5种产品中选出一种还可以接受,从10种产品中选择其一,要么不买,要么听销售员的。这种怪现象可能是历史形成的。
我认为,在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应该先把基础扎扎实实做好,应该满足现阶段消费者需求。现在国内智能马桶功能都是跟日本学的,日本智能马桶产业早已经过此阶段。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应该把精力放在质量和功能研发上,有了这方面基础,才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创新开发,提升核心竞争力。
对于产品差异化,我认为,差异化不是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差异化在于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该提倡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差异化。
现在很多人不买智能马桶盖不是因为没钱,而是不知道好不好。企业需要把质量做好,功能做实。智能马桶企业应该要思考怎样才能避免跟家电企业一样打价格战,要思考如何运作整个市场。卫浴行业是有技术难点的,这是轻资产、快销行业做不到的地方,是企业提升未来竞争力的方向。
喜尔康吴锡山:现阶段国内市场以智能马桶一体机为主
对于一体机和换盖市场问题,我认为未来国内换盖市场是有的。中国有几亿个马桶存量,像上海智能马桶换盖市场就比较大。原来智能马桶一体机很贵,如日本伊奈一体智能马桶很贵,可是中国人进入后,智能马桶一体机价格直线下降,很可能会下降到2000元,最低的是小米低至1999元,智能马桶一体机外观漂亮,功能强大,且手机操控功能强大,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智能马桶销售还是以一体机为主,现在装修公司直接找我们购买的基本都是智能马桶一体机,在换装市场,智能盖板几乎没有机会,但是销量会上升的。
两年前,我说过,智能盖板价格较高的是伊奈、韩国产品,然后是松下2000元以下到1000元的,接着就是小米,还有像美的类似品牌。家电企业在智能马桶盖上有很大的优势,传统卫浴企业只能在智能马桶一体机上发力,如果智能马桶一体机还做不好,未来可能会很麻烦。
我去过一些欧洲企业,它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品款式不会太多,目前智能马桶标准化在自动形成。什么叫自动形成?我们有一款智能盖板是韩国无水箱的,现在基本成为通用款了,国内几个大品牌都在采用,还有几款正在形成中,这为标准化创造了条件。
马桶陶瓷体使用寿命可能是50年或100年,智能盖板是电子产品,设计使用寿命实际上是5年,我们的元器件设计,配件部分都是10年,但是智能马桶盖是电子电器产品存在老化问题,且电子电器水电相通,潮湿后露电很危险。所以,常规电器保质2年还好,保质超过3年是很难做到的。
对于差异化问题,家电企业进入智能马桶盖领域后,卫浴企业不在外观上寻找差异化会很危险,小米卖得非常便宜,因为没有成本。美的也好,松下也好,把智能盖板做成模块标准化后,卫浴企业没有差异化就会等死。卫浴企业在技术上没有优势,就必须在外观上下功夫。我们现在是为卫浴企业服务,为全球卫浴企业服务,我们要时刻想着不能让进来的“大象”把我们“吃了”。
实际上,家电企业想把智能盖板做好要比做普通家电产品更难,差异化可以让很多卫浴企业挖掘更好的功能,可能中国企业做智能马桶时间短,日本智能马桶盖板功能已经细分。智能马桶最关键的技术是先把屁股洗干净才可以防痔疮,我们要先把这个做好。
洗之朗马悦:智能盖板企业要做到“四不要”
在2005年前,我就跟松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当时松下方面说,想将智能马桶盖推广成为家电类商品。当时家电商品在由低关注度到高关注度转移,我就说,智能马桶盖总会有一个“引爆”时间点,一旦“火”了,这个市场就属于松下,不属于TOTO,果然应验了。
日本智能盖板这么成熟的市场到目前为止,销售的以智能盖板为主,而中国是一体机。我认为日本是换盖市场,而中国是新增市场,这说明现在国内的换盖市场并没有被挖掘出来,还没有被唤醒,还要等到很多年之后。
智能马桶盖跟其他电器不一样,使用频率更高,是电器产品就会出现老化失效问题,但是我们要有底线,产品性能降低或功能丧失绝不能危及人身安全。所以我们从事智能马桶盖24年,坚决要做到“四不要”:第一不可以烫人;第二不可以着火;第三不可以电人;第四不可以发大水。产品总有它的寿命,但是我们希望它的退出是有时间限制,而且要以合理的方式退出。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做了三轮大量的用户回访,问他们第一件事情是,为什么不买智能马桶一体机?得到的回复是:“我就是买回来洗屁股的,陶瓷体才是马桶,盖板是洗屁股,你们叫什么无所谓,我用惯了就行。”所以,我们智能盖板要做到送人方便,安装方便,使用方便。我呼吁大家,市场不是我们想象的,而是要符合消费需求。
尚康缪士建:智能马桶陶瓷体和盖板要标准化
国内智能马桶市场潜力很大,但发展速度还是有点慢,像碧桂园这样大的企业加进来后,对行业的后续发展会有帮助的。当智能盖板到了不可维修的时候,把马桶陶瓷体敲掉重装不太合理,既不环保也浪费资源。盖板要轮换,如何解决陶瓷马桶体问题,对整个行业都是一种困扰,为了下一步的发展应该在陶瓷体标准上、盖准尺寸上应该要有标准化,就像普通盖是U型还是V型。
目前市场上智能马桶外观漂亮,功能多,差异化可以让企业找到商机,但是不能连最基本的功能、质量稳定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去片面的走差异化,一旦质量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行业。企业应该要先做好盖板的烘干、除臭、清洗功能。现在很多经销商可推广普通马桶也不推智能马桶,因为没有维修的后顾之忧。这表明不只是消费者没信心,连经销商也没信心。不管企业走什么差异化道路,关键是不是在解决消费痛点问题。
平志雄:现在更紧迫的任务是寻找质量和基本功能体验感差异化
最近走访相关卫浴企业,包括跟厨卫资讯记者有交流,中国国内本土出货卖的智能马桶、便盖大概在500万台以上,500万个是什么概念?按市场规模来讲,中国市场会超越日本,再加上出口日本、东南亚、澳洲的也不止500万台。大家去过日本,旅馆公共场所都可看到马桶,在日本很多马桶盖很旧了,可能用了7、8年了。但在中国会发现销售不是以马桶盖为主,而是智能一体机。我们的智能一体机比日本的马桶盖更有感觉,更美观。我认为一体机在国内中短期内是飞速发展的,但会出现一问题,陶瓷马桶可以用20年、甚至60年不坏,而盖板部分很难做到20年甚至10年都做不到。对年轻人来讲,三、五年换个新的盖板,马桶陶瓷体如何处理。所以我们要有一致的标准,包括陶瓷马桶尺寸、接口、各个配件要有统一标准。
随着国内智能马桶市场的快速增长,很多企业都在追求产品差异化,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新功能,如自动翻盖,人机干净,自动识别,语言控制,无轨充电,检测尿液,检测粪便,整个行业搞得风风火火,感觉很多方面要超过日本。但是我知道松下一款马桶盖已经生产了30多年,每年都有十几万台的量在销售,从来没有变过,可能松下一款马桶盖的量会超过很多企业很多款的量。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更紧迫的应该是要追求质量和基本功能体验感的差异化,而不是外观、功能数量的差异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