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海思总裁给员工的一封公开信刷屏,邮件内容燃爆全国。
在这封信处里,华为海思的总裁何庭波写道:
估计您已得知华为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的实体名单(entity list),而在多年前,华为就已经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所以,当时就做了准备,海思走上了芯片研发的道路,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
而时下,美方做出疯狂决定,将华为公司放入实体名单,所有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
也就是说,华为海思早年的未雨绸缪,耗时多年研发的芯片,终于派上了用场,将大规模投入使用,进而应对美方禁止从美国企业获得元器件和相关技术的疯狂举动。
这里面告诉我们一个很陈旧,但是从来不过时的道理,就是”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对家居行业的从业者来讲,想必也会有很多启发。
很多事情,早点做准备,没坏处。有很多业务,比如前些年的定制、精装房,目前正火的整装、新零售等,早点做准备,在能力范围内早点探索,没有坏处。
同样,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早年多学点东西,手上有几种技能,未来总会派上用场,说不准还可能借此改变命运。
01
这封信的原文是这样的,非常值得认真读读。
尊敬的海思全体同事们:
此刻,估计您已得知华为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的实体名单(entity list)。
多年前,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
数千个日夜中,我们星夜兼程,艰苦前行。华为的产品领域是如此广阔,所用技术与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对数以千计的科技难题,我们无数次失败过,困惑过,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
后来的年头里,当我们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难免一丝丝失落和不甘,担心许多芯片永远不会被启用,成为一直压在保密柜里面的备胎。
今天,命运的年轮转到这个极限而黑暗的时刻,超级大国毫不留情地中断全球合作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做出了最疯狂的决定,在毫无依据的条件下,把华为公司放入了实体名单。
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是的,这些努力,已经连成一片,挽狂澜于既倒,确保了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今天,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
华为立志,将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们仍将如此。
今后,为实现这一理想,我们不仅要保持开放创新,更要实现科技自立!今后的路,不会再有另一个十年来打造备胎然后再换胎了,缓冲区已经消失,每一个新产品一出生,将必须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前路更为艰辛,我们将以勇气、智慧和毅力,在极限施压下挺直脊梁,奋力前行!滔天巨浪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铸造诺亚方舟。
何庭波
2019年5月17日凌晨
02
整个事情的大背景是,5月15日,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公司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禁止华为在未经美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从美国企业获得元器件和相关技术。
这意味着,华为在美国的进口与出口都会受阻,比如要想从美国进口零部件与购买技术,都必须先取得工业和安全局的批准。
假如没有提前部署海思这一步棋,不难想象,华为的境况会极其糟糕,甚至可能遭遇破坏性的打击,去年中兴的遭遇就是典型。
实际上,在这之前,海思早就为华为的市场征伐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比如华为手机,核心处理器用的都是来自海思的芯片,而不是来自美国的高通等芯片。
海思的出现,其实是华为着眼长远战力的一种思考。2004年独立组建公司,前身是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现任总裁何庭波是1996年加入华为,从一名工程师做到海思的掌门人。
早些年的时候,海思的发展是比较坎坷的,芯片研发的风险大,而且获得回报的时间很难说。在《华为手机往事:一个硬核直男的崛起故事》中曾提到:
在任正非心中,海思芯片的地位要比手机公司更高,他对海思女掌门何庭波说:“我给你每年 4 亿美元的研发费用,给你 2 万人,一定要站起来,适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芯片暂时没有用,也还是要继续做下去,这是公司的战略旗帜,不能动掉的。”
从2012年开始,华为在旗舰机上搭载自行研发的麒麟芯片,一度遭受质疑。当年很多人潮笑,觉得东西不行,有现成的不用,却要自己搞芯片。
很多嘲笑者已不复存在,或者别有用心,而华为,2018的全球销售收入达到 7212 亿元人民币(约 1069 亿美元),而海思做到了芯片前列。今年一季度营收17.55亿美元,同比增长41%。
在市场研究机构 DIGITIMES Research 发布的 2018 年全球前 10 大无晶圆厂 IC 设计公司(Fabless)排名中,海思位列第五名。
03
单就海思本身的战略布局,也有它的独到之处。
在一次采访中,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透露了大海思与小海思的概念。
大海思的芯片,由华为自己用,一般不出售或者共享技术。小海思就是给友商研制芯片,专门服务厂家。
现在大海思已经出了很多重磅成果,比如麒麟芯片、巴龙系列基带芯片、天罡系列基站芯片、鲲鹏系列服务器芯片、达芬奇架构AI芯片等,汇集了华为大多数核心技术。
之前就有信息透露,2019年底,华为芯片自给率将达到65%。
而小海思也有非常大的进步,拉拢了许多生态伙伴,涉及智能医疗、智慧单车、电子支付、智慧锁、智慧监控等行业,像德州仪器、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都是海思的客户,据公开报道,海思芯片占国内安防监控市场的70%。
目前小海思除了凌霄 Wi-Fi 芯片之外,还包括对外开放的视频编解码芯片、华为 Boudica 系列 NB-IoT 芯片等。
之前有一个消息是,今年下半年,华为将发布麒麟985芯片,即麒麟980和巴龙5000基带芯片的集成芯片,将是全球首款5G集成芯片。
而IT之家有篇文章介绍,根据台湾媒体Digitime的报道,半导体封测业者透露,采用7nm加强版制程的华为海思麒麟985,已经在台积电陆续投产,预计第3季度芯片可准备完毕,第四季度发布的华为Mate 30系列有望搭载。
04
在何庭波邮件中,还有一句话,我觉得会引发很多关键领域深思,她写道:
不会再有另一个十年来打造备胎然后再换胎了,缓冲区已经消失,每一个新产品一出生,将必须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确实是这样,在中国崛起、美方反制,以及贸易战、科技战不停的情况下,很多核心技术的缓冲区确实已经消失。
核心技术与部件依靠别的国家,关键时候摆你一刀,你自己又没有,怎么办?结局就是在更多方面让步与妥协。
你有没有自己的优势市场,有没有把风险分散开,有没有早点做好应对贸易战的准备?
就比如家居业,有部分公司依赖美国市场,一旦贸易纠纷起来,就会受影响。同时,也有公司早就准备,把生产基地放到东南亚去,销售市场尽可能分散到欧洲等区域,受到的影响就小一些。
可参考大材研究之前的一篇文章:《反击战打响!家居业卷入最高加税25%,我们能做什么?》
这就跟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一样,你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独门秘技,在某些方面必须依靠别人,那就可能被压制。你如果有核心的东西,别人需要你的,那可以互换,大家谁也离不开谁。
所以,很多工作要做在前面,即使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没有太大的价值,回报周期太长,不划算,但也要在能力范围内坚定投入。
因为我们所有的付出,只要是推动技术进步或者弥补短板的,它都不可能浪费。关键时候,早年的探索与成果,就有可能爆发出扭转局面的能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