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2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商品住宅房价收入比为8,比2017年的7.7小幅上升,明显高于合理区间。
该报告称,2018年中国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854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2.2%,涨幅比2017年扩大6.5个百分点。当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比2017年名义增长7.8%,增幅回落了0.5个百分点。据此计算,2018年中国商品住宅房价收入比为8,相比2017年的7.7小幅上升。
根据,中房智库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全国35个重点城市房价收入比报告显示,7成以上城市房价收入比在上升,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房价差距越来越大。
其中福州房价收入比以19.33排名全国第六位,简单点可以说夫妻双方按2017年职工工资收入之和,需要19.33年才可以买一套2017年价格的商品房。
而在2018年,房价收入比更高了,意味着房价和收入的差距又拉大了,买房更难了!
易居研究院研究员沈昕表示,2018年房价收入比上升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去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销售火热,房价涨幅较高;
二是部分城市放松审批高端住宅预售证,成交结构变化导致房价涨幅较高;
三是由于收入增幅小于房价涨幅,从房价收入比的绝对水平看,处于偏高区间。
据了解,房价收入比是指家庭住房总价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这一数据有不同的统计指标和不同的计算方法。
据易居研究院介绍,尽管房价收入比是一个全球通用的指标,但对其合理范围却没有严格界定。世界银行1998年对96个地区的统计资料显示,家庭收入在999美元以下(最低收入户)的国家(地区),房价收入比平均数为13.2;家庭收入在3000美元~3999美元(中等收入户)的国家(地区),房价收入比平均数为9;家庭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上(高等收入户)的国家(地区),房价收入比平均数为5.6。各国(地区)房价收入比的数值是高度离散的,这96个地区最高的为30,最低的为0.8,平均值为8.4,中位数为6.4。一般而言,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超过6就可视为泡沫区。
但是,欧美国家的房价收入比口径既包括新建住宅,也包括旧有住宅(成交量远大于一手房),且多数国家采用的是按套计价,取中位数房价和中位数家庭收入。
2018全球房价收入比,全球前四都在中国
前四位分别为:北京、上海、香港、深圳
中国目前只有一手住宅的全国统计数据,采用按面积计价,房价和家庭收入都取平均数,而且由于统计困难,居民家庭收入统计无法涵盖各种隐性收入,普遍存在少估现象,因此,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房价收入比可比性并不强。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中国房价收入比在6.5-7.5内属于合理区间,低于6.5属于偏低区间,高于7.5属于偏高区间。”沈昕说,目前的房价收入比处于偏高区间,为近20年来第二高位,仅次于2008年救市后2009年的楼市大繁荣时期。
从近三年看,中国GDP增速持续低于7%,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8%上下,本轮房价上涨,是没有经济与收入增速支撑的房价透支。随着调控效果的继续显现以及购买力的透支,预计2019年中国住宅成交价格同比增长4%,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8%,房价增幅收窄而收入增幅稳定,2019年可能会使得房价收入比小幅回落至7.7左右。
全国41个热点城市房价收入比均超过6倍
2018年7月,全国41个热点城市房价收入比出炉:41个城市中房价收入均超过国际标准(3-6倍),排在首位的三亚,房价收入比在40以上;深圳、北京、厦门、上海,均在30以上;福州、广州、天津、杭州皆在20以上。即使连银川、呼和浩特等城市也超过了6倍。也就是说中国内地41个热点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均不合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