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拯救腰斩的股价,皇庭国际(000056.SZ)年内第三次护盘战争打响了。
12月9日晚间,皇庭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2亿元至3亿元,其中A股回购价不超过8.9元/股,B股回购价不超过人民币3.5元/股。
这将是A股史上一次十分慷慨的回购行动,因为只要回购成行,即使全部按最高价回购,预计回购股份总数量仍不低于5100万股,约占皇庭国际目前总股本的4.34%。而根据其三季报显示,其第四大股东百利亚(董事长郑康豪控股)股份占比约为6.18%。
也就是说,此次回购将会回购一个第五大股东出来。
除了拿真金白银来护盘外,皇庭也开启了资本运作。
9日晚间,公司还发布了一则公告,拟以同心投资基金股份公司22.34%股份与皇庭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重庆皇庭珠宝广场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行资产置换。其中,同心基金22.34%股份置出价格6.91亿元,重庆皇庭100%股权置入价格6558万元,差额由皇庭集团及其关联方以债权冲抵和现金支付的方式付清。
无疑此次交易将会为上市公司带来数亿元非经营性利润,而2018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才1.5亿左右。若交易在年内得以完成,皇庭国际2018年财报的盈利数据无疑会十分好看。
受两大利好消息刺激,今天早上皇庭国际股价开盘跳涨,全天收涨3.57%。
皇庭国际和郑康豪的黑色十月
10月9日,深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华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随后界面新闻爆出,郑康豪因涉及刚刚“落马”的李华楠,而被要求协助问询。
一位接近郑康豪的知情人士同样告诉界面新闻,郑康豪确因被要求协助调查李华楠,“国庆前就进去了。”
10月17日晚间,皇庭国际发布公告,证实郑康豪因个人原因再度被有关机关要求协助问询,对上述传言也给予了官方确认。
此后,皇庭国际股价连续两日跌停。
而就在李华楠被宣布调查前夕,皇庭国际的股价迎来年内12.43元的高点,但经过几天酝酿后,突然于10月12日放量跌停,并开启跳水模式。
短短一周左右,皇庭国际股价被拦腰砍断。郑康豪个人的身价也缩水了40多亿。
此后一个多月,皇庭国际股价一直围绕5.5元的年内新低做俯卧撑。
虽然11月25日,皇庭国际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郑康豪目前已返回公司,正常开展工作,正常在岗履行董事长职责,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但其股价再也没能起来。
事实上,皇庭国际已经不是第一次因老板郑康豪被调查引发股价异动了。
2017年11月14日晚,皇庭国际发布公告称,郑康豪因个人原因正被有关机关要求协助调查,直至今年2月28日,皇庭国际才发布公告称,目前郑康豪正常在岗履职。
据悉,这一次郑康豪被协助调查是因为深圳原副市长吕锐锋案。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2017年9月披露,吕锐锋因涉嫌受贿罪被立案侦查、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虽然期间皇庭国际也进行了长时间停牌,但仍没躲过大跌。
对此,前海华宇环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华表示:
现阶段国内民营企业的成立的历史相比外国来说还是比较短,外国上市公司较少有实控人,个人对于公司的影响较小。
但国内民企很多都是受到单一大股东控制,大股东个人对于公司影响较大,市场会担心董事长郑康豪因个人原因被有关机关要求协助问询对公司造成后续影响;
股价腰斩与质押危机
事实上,在此次股价还在跳崖中,皇庭国际就已发动了护盘战争。
首先,在发布郑康豪协助调查的同一天,皇庭国际还表示,公司已开始了解深圳市政府驰援本地上市公司相关政策,并已与深圳市国资部门进行接触和了解,并提交相关申请资料,希望深圳国资系统予以一定支持。
其次,10月底时,皇庭又倡议全体员工积极购买公司股票,并对亏损进行兜底。此外,第一大股东皇庭投资还表示,将增持不少于1亿元股份。
如今来看,前两场战役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请求政府驰援一事到现在都没下文,员工增持一事也是草草收场,据统计,增持期间共有44位员工响应号召增持了自家股票。
皇庭国际和郑康豪之所以大举护盘,很大原因是因股价腰斩使得质押危机凸显。
据皇庭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郑康豪及其控股的百利亚太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皇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皇庭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皇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为一致行动人,截止2018年9月30日合计持有公司5.79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33%。
其中,有4.7亿股被质押,占到郑康豪及控股公司所持股份总数的81%,占到总股本的40%。
股价的快速下跌及50%的跌幅无疑使股权质押风险暴露,换句话说,护盘也是迫不得已。
财务压力迫在眉睫
除了股权质押危机外,皇庭国际的财务压力也是迫在眉睫。
一位皇庭国际内部员工曾表示,“老板(郑康豪)入主皇庭国际担任公司董事长时非常年轻,只有30几岁,他曾就读于深圳大学,但到大学二年级就已经辍学出来创业了。”
和黄光裕一样,年少有为的郑康豪也是潮汕人,郑氏是潮汕大姓之一。其父郑世进是世界郑氏宗亲联谊会主席,在整个潮汕圈子里都有着较高地位。
2005年底,郑世进退休,年仅29岁的郑康豪正式接手家族生意,并成立皇庭集团。
上市主体,皇庭国际前身是深国商,隶属于深圳国资委旗下的特发集团,于1996年上市,曾经是深圳零售业高档商场的领跑者。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特发集团开始逐步减持,2009年百利亚收购马来西亚和昌父子有限公司的13.7%的股份,成为深国商的第一大股东,2010年8月,郑康豪通过受让百利亚的100%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2015年9月公司正式更名皇庭国际。
郑康豪接盘后的皇庭国际主要业务转为房地产开发、金融、商业运营、文旅等业态,其最著名的项目为位于深圳福田CBD的皇庭广场、皇庭中心项目,以及位于深圳南山区的青青世界亲子乐园。
值得一提的是,郑康豪虽然已入主皇庭国际9年(扣非净利后连亏6年),但其仍未将皇庭国际拉出业绩不佳的泥潭。
2017年本该是郑康豪的高光时刻,2016年年度报告透露,皇庭国际十多年来首次真正盈利,但下半年的协助调查也为其蒙上了阴霾。
皇庭国际2018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年初至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收入实现6.85亿元,同比增22.31%;年初至报告期末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亿元,同比降6.08%。
在主营业务构成方面,其2017年年报显示,租金收入占比30.5%;贷款业务占比29.58%;物业管理占比26.98%;融资租赁占比5.54%;代建服务占比4.96%;其他占比2.43%。
其中,物业租赁和物业管理的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5%左右。按理说,这样的业务结构可以为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然事实却并非如此。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货币资金只有2.41亿元,较年初的7.41亿元减少了5亿元。然而,公司的短期借款为3.7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8.92亿元,两项合计为12.62亿元。
显然,2.41亿元货币资金远远无法偿还一年内到期的12.62亿元债务。虽然前9个月,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212%,但也仅有2.11亿元,由此可估算,公司短期资金缺口在10亿元左右。
压力不可谓不大。
虽然,两次被要求协助调查的郑康豪回归履职似已摆脱法律风险,但其实际控制的皇庭国际财务危机显然仍未解除。

评论